点击数:729 发布日期:2024-07-29 14:56:47 作者:王兴平 来源: 鼎能路桥_四川鼎能路桥工程有限公司
蜀南竹海,竹都长宁。
尽管长期与竹海毗邻,无数次领略竹海风情,但在对竹子的研究方面可谓“小白”。日常认知的竹类不超过二十种,在蜀南竹海四百余种竹子面前,不值一提。
所幸在对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竹子熟视无睹的同时,从“岁寒三友”傲霜凌雪风姿中拔尖而出,展露清正高洁、虚怀若谷的“另一面”被历代中国文人发掘、赞美,我认识并受教于它的另一面。
巧合的是,公司今年的廉洁文化宣传月活动之一,就是参观长宁县廉洁教育基地,让我有幸再一次接受了竹子带给我的教益和启迪。
公司党总支从策划、安排、组织成行,可谓慎重严谨。5月21日下午,公司党员、干部一行29人的队伍,顶着骄阳酷热,乘车奔赴四十公里外的目的地。
到得现场,首先映入眼帘的,是一幢不算恢宏的建筑,但门楣上“长宁县廉洁教育基地”九个大字尽显庄严肃穆,让人油然心生敬畏。
按照参观流程,我们依次参观了长宁党建馆、廉洁教育馆,集体观看了警示教育片。
参观前面两个馆,一帧帧照片、一件件文物的展示,让我们从长宁县的历史,到本地近代余泽鸿、袁敦厚等革命先驱的光辉历程;从新中国成立后长宁县的发展,到今天的全国形势一片大好;从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,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反腐倡廉的重要论断;我们就像领略了一场革命斗争取得重大胜利的雄伟画卷!不由自主心生感慨:痛英烈志士的舍生取义,感人民大众的革命情谊,叹胜利成果的来之不易,赞反腐斗争的重大胜利。
如果说展区的文献参观是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,那么观看警示教育的反腐专题片《偏航》,则是对每个人灵魂的一次拷问和震颤。
一个个腐败案例,一张张熟悉或陌生的面孔,身陷囹圄前都是国企领导干部,都是曾经胸怀大志,努力上进,立志为党国为人民建功立业的人才,也在各自的学业上、工作岗位上取得了成绩或突出的业绩。于是,党和人民赋予了他们相应的职务、权力、地位。但时间一长,他们志得意满,渐渐地放松了学习,迷失了自己,开始目空一切。古语云,福兮祸所伏!他们走入了歧途,忘却了初心,踩破了底线。从最初的战战兢兢,到心存侥幸,直至忘乎所以、胆大妄为,视规则、法纪为无物。殊不知,量变到质变,伸手必被捉。最终,镣铐加身,落得个惨淡收场。那一个个悔不当初、涕泪交流的画面,让人倍感恶心、鄙夷和唾弃。在令人唏嘘的同时,不免心生警惕和反省:我们每一名国企员工、党员、领导干部,是不是做到了警钟长鸣,是不是做到了廉洁从业,是不是守住了初心和底线??
结束参观,让我再受启发的,还是竹子。
长宁、江安一带,先民便种竹、用竹,利用竹子编工具、制作生产生活用品和工艺品,这些技艺流传至今,给人们带来生产和生活方面的便利,陶冶了文化艺术方面的情操。而竹子坚韧不拔、中通外直、刚正不阿的品格,潜移默化中,熏陶出长宁、江安一带淳朴善良的民风,耿直爽快的性格。身处荒郊野地能不卑不亢、笑看苍生,立身残垣夹缝仍“竹衰不变节,花落有余香”。
千百年来,中国文人咏竹、画竹、颂竹,将竹子作为清高自洁的象征,在廉洁教育馆中可见一斑。有朱元璋“雪压枝头低,虽低不着泥;一朝红日出,依旧与天齐。”也有郑板桥“衙斋卧听潇潇竹,疑是民间疾苦声;些小吾曹州县吏,一枝一叶总关情”的绝句,更有唐宋名家等一众文人骚客对竹子的溢美之词,概因其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君子文化孕育出的特殊情节。
先贤借竹咏物,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不畏权贵、不应流弊、中通外直的民族脊梁。今人以竹寄情,在新的历史时期换化出坚忍不拔、刚直不阿、廉洁自律的新时代“廉竹精神”。而这种精神正好契合了我们现在倡导的廉洁文化和廉政建设。
我们是否该将竹子的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,融入到党风廉政建设中,无论居庙堂之高或处江湖之远,都坚守公平正义、廉洁自律的底线,让“廉竹精神”永续流传,绽放光彩?!我想,答案已不言自明。这也是公司党总支组织参观廉洁教育基地的目的和意义所在!
愿将竹子尊为师,坚守廉洁初心志!——谨以此与诸君共勉!